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SCAU)是華南農業大學二級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原名人文學院,成立于1996年10月。 2006年3月,成立了傳媒學院、法學院,與人文學院合成人文(傳媒、法學)學院。 2008年4月,人文(傳媒、法學)學院更名為人文與法學學院,教育技術學與廣播電視編導2個本科專業分別調整到信息學院和藝術學院。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4個系,設有4個本科專業;有教工113人;2300名學生,其中包含40余名研究生,2200余名本科生。
漢語言文學專業前身的語文教研室可追溯到1952年華南農學。
院組建之初;歷史專業可追溯至1955年成立的農業歷史文獻特藏室,并于198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96年6月,社會科學系、外語系和農業歷史研究室合并成立人文科學學院。
2006年3月,傳媒學院、法學院,與人文科學學院合并成人文(傳媒、法學)學院。
2008年4月,人文(傳媒、法學)學院更名為人文與法學學院,教育技術學與廣播電視編導2個本科專業分別調整到信息學院和藝術學院。
2016年,學院成為全校四個學分制試點改革的學院之一,學院中國農業歷史遺產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成立。
2017年3月,學院中國農業歷史遺產研究所入選廣東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師資力量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工11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0人,碩士生導師29人,有法學各科專業教師4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講師26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講師12人,歷史學教師18名,包括教授6名、副教授7名、講師5名,哲學在崗教師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8人,在讀博士1人,獲廣東省公派留學資格的2人。[1]
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雙千計劃”:王權典
全國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杜國明
廣東省政府專家學者型法律顧問:王權典[4]
廣東省教育廳“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徐芳、杜國明、劉雪梅、雷靜等[5]
教學建設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建有法律實踐教學中心(下設模擬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診所、模擬聯合國、創新創業法律援助中心、地方立法研究中心、辯論隊等)、模擬仲裁庭、法律診所、法庭科學技術實驗室、多功能數字化語言實驗室、嶺南文化遺產保護實驗室、中華禮樂文化實驗室等。[1]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型碩士學位點。[1]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科學技術史、中國史
專業型碩士學位點:法律碩士(法學)、法律碩士(非法學)、農業碩士(農村發展領域)
答華南農業大學在職研究生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招生,招生專業有MBA、MPA、食品加工與安全、林業(MF)、食品工程、農村發展、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畜牧、農藝與種業,學制3年,總學費6~13.8萬。
答華南農業大學在職研究生對學歷有要求。同等學力報名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申碩要求有學士學位證書滿三年;專業碩士報考要求有大專或本科以上學歷,部分專業還有相應的工作經驗要求。
答華南農業大學在職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報名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課程班報名,二是申碩考試報名。同等學力課程班可以在本站進行報名,且報名時間沒有限制,一般全年均可報名。若想申請碩士學位,還得滿足本科有學位滿三年的條件,報名入口是全國統一的,是學位網。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