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經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后更名為歷史與社會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4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博士及在讀博士13人,其中1人為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及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師資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安徽師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大學等十余所高校,形成了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5個碩士點和1個碩士點研究方向,即“專門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課程與教學論”(歷史教育技術與教學論方向)。學院設有3個本科專業:歷史學、博物館學、社會工作,現有在校本科生近900人、碩士研究生100余人。學院下設機構為:2個辦公室(即院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2個資料室、4個教研室(即中國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考古與博物館學教研室、綜合教研室、社會工作教研室)。現有重慶市重點學科“專門史”、重慶市重點人文社科基地“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國家財政部與地方高校共建項目“考古與博物館學教學與研究中心”、“重慶師范大學歷史研究所”、“重慶師范大學博物館”、“重慶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重慶師范大學重點實驗室“文物保護技術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學院資料室藏書(含電子資料)2萬余冊。
學院教學科研實力雄厚,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社會史、重慶地方史、三峽區域文化與社會發展等重點研究方向。2000年以來承擔6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2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著作61部、發表學術論文483篇,并先后獲得省部級社科獎10余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目前,全院師生正在“教學立院、學術強院、制度理院、和諧興院” 的辦學理念指導下,積極投入到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上,為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學院下設機構為:2個辦公室(即院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2個資料室、5個教研室(即中國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考古與博物館學教研室、綜合教研室、社會工作教研室)。有重慶市重點學科“專門史”、重慶市重點人文社科基地“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國家財政部與地方高校共建項目“考古與博物館學教學與研究中心”、“重慶師范大學歷史研究所”、“重慶師范大學博物館”、“重慶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重慶師范大學重點實驗室“文物保護技術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
答目前,重慶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主要有三種報考方式,分別是同等學力申碩、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碩士,不同的報考方式,考試也不同。其中同等學力申碩是可以免試入學的,后期參加的考試主要是院校結業考試和全國申碩考試。
答依據報考類型的不同,在職研究生的報名入口有所差異。1.同等學力報考可以聯系招生院校進行報名,申碩考試的報名需要登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2.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需通過初試和復試才有機會入校學習。需要登錄“研招網”即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進行報名,報名時間為10月份,11月份進行現場確認,非全日制研究生報名入口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致。
答重慶師范大學在職研碩士學位證書對在職人員來說用處是非常大的,很多工作一段時間的在職人員想要通過在職教育進行深造,從而達到升職加薪,職稱評定的目的。在職人員工作后都會自主的想要學習,社會壓力在不斷增加,想要在職場中更好的發展,就要不斷的進行自我深造。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