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前身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于2003年,根據學校定位和學科、專業發展需要,于2020年正式更名,2022年7月光伏產業技術研究院并入。
學院有教職工138人,專任教師98人,教授32人(博導11人)、副教授36人,具有海外留學訪學經歷教師46人,其中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杰青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青年教師獎及基金獲得者2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3人,德國洪堡學者2人、日本JSPS邀請學者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等省部級以上人才73人次;擁有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2個、四川省天府創新團隊1個、四川省省屬高校創新研究團隊2個。
本學科ESI排名進入世界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入選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榜、入選四川省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貢嘎計劃建設學科。學院擁有博士、碩士及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現有“材料化學工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授權點。建有四川省頁巖氣高效開采先進材料制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玄武巖纖維復合材料開發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量轉換與儲存先進材料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天然氣開發及利用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平臺14個。近3年,學院承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91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1項,企業合作項目145項,科研總經費8000余萬元。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590篇,出版專著10部,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101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18項,實現成果轉化60余項,在普光氣田、華北油田、大慶油田等企業得到應用。
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焊接技術與工程8個本科專業,其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為國家一流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為四川省一流專業。建有“能源材料四川省教學示范中心”和“材料科學與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校級示范中心(培育)”,實驗中心總面積6000余平米。《材料分析方法》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2700余名,博士、碩士研究生600余名。與國際焊接工程師協會合作建立了“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基地,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合作建立了“見習熱處理工程師”培訓基地。近3年來,學生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60余項,發表各類科研論文350余篇,在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大賽中獲獎280余項。學院被評為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四川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與美國、瑞士、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著名高等院校和能源材料研究機構,在科技合作、學術交流、項目研發以及人才聯合培養方面開展了全方位合作。
答依據報考類型的不同,在職研究生的報名入口有所差異。1.同等學力報考可以聯系招生院校進行報名,申碩考試的報名需要登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2.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需通過初試和復試才有機會入校學習。需要登錄“研招網”即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進行報名,報名時間為10月份,11月份進行現場確認,非全日制研究生報名入口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致。
答目前在職教育仍是非常受社會認可的,像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等都是當下十分火熱的入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員的能力有提高,而且畢業得到的證書也加大了就業幾率。因此,攻讀在職研究生很有必要。此外,那些在工作中比較吃力或者想完善自己能力的人員,也可以報考,便于為職業發展做準備。
答西南石油大學在職研究生,也是不錯的。那些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級重點學科的專業,是最好的。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