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提出的“一體多元”專業建設指導思想,在2016年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我系進行了專業建設改革和調整,將原有的表演專業中國古典舞和漢唐古典舞兩個方向的教學體系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包含“身韻”“漢唐”“敦煌”風格共同發展的多元化的教學體系。由此,在系級“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身份認同、價值認定、正本清源、均衡發展”的專業建設指導思想。
特色一:傳承創新中國傳統舞蹈文化
中國古典舞始終堅持以中華民族文化為根基,以民族精神為情結,以創建中國傳統和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的舞蹈專業為己任,尋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之源、取中國傳統藝術理論之道、借中國傳統動作語言之象,以傳承創新的精神,在價值取向上表達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民族的情感和審美經驗;在美學追求上立足于崇高的品格和客觀唯物的美學觀念;在情感表達上求真求切、合情合理;在風格上化俗為雅,追求高雅、優美、和諧、流暢之美,呈現中國古典舞獨特的文化品格。
特色二:開創民族舞蹈教學訓練體系
在藝術教育和藝術表演領域中,理論與技能是兩個重要的支柱,以人體為載體傳達情感的舞蹈藝術,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形成完整的、系統的、有效的教學訓練體系是藝術教育學科必須具備的功能。通過有效的訓練才能達到傳承、掌握、創造藝術風格的可能性,才能形成藝術特色。中國古典舞以民族性、科學性、舞蹈性、時代性為原則,所形成的技能體系,實現了舞蹈訓練、語言、表現功能的結構。通過幾十年培養的一代代優秀的舞蹈人才和至今行之有效的教學訓練體系,足以印證它為構建中國特色的專業舞蹈教育體系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價值!
特色三:追求卓越、打造英才教育
取得新中國舞蹈教育創建史中的諸多“第一”:
第一個創建了新舞種——中國古典舞;
第一個學校成立了專業教研室——中國古典舞教研室;
第一部新中國舞蹈專業教材出版——《中國古典舞教學法》;
第一個新中國成立后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舞蹈作品——《牧笛》《春江花月夜》;
第一部新中國成立后創作的古典舞劇——《驚夢》;
第一批新中國培養的舞蹈家——陳愛蓮、趙青等;
第一屆本科教育中國古典舞專業——開啟了中國舞蹈高等教育的先河;
第一部獲得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中國古典舞群舞《黃河》;
第一個在聯合國發行的世界舞蹈郵票被選為圖案——中國古典舞作品《踏歌》。
六十余年來中國古典舞為國家培養一批批優秀舞蹈家,占據全國舞劇主演最多成材率的專業教學體系;在全國舞蹈大賽中為學校爭奪最多獎項榮譽的專業系部;培養了北京舞蹈學院表演實踐領域的第一批碩士和博士等。由此,中國古典舞系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以表演為主要特色的專業系部,培養了許多著名的舞蹈藝術家,成為全國專業藝術院團的骨干力量、專業舞蹈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帶頭人、統領全國舞劇中的主要角色,成為眾多舞蹈界的佼佼者和中國古典舞教學的引領者。
答1、通過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通過這種方式報考,最快四年半到五年半可獲得證書。因為這種方式屬于先考試后學習,而在報名后,若一切順利,同學們可在報名后第二年的9月份入校學習。兩年-三年的課程,一年半的論文答辯,使得想要獲得證書的人員最快四年半-五年半才能獲得證書。2、通過同等學力申碩報考:通過這種方式報考,最快兩年半到三年可獲得證書。同學們在報考后,需要先進行課程的學習,課程主要以兩年為主。
答目前在職研究生可以通過同等學力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兩種方式報考。通過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在職研究生,其報考條件對工作經驗上是有要求的,大專學歷滿五年以上工作經驗,本科學歷滿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碩博滿兩年以上工作才能報考。所以說沒有工作經驗的考生通過非全日制報考在職研究生是非常困難的。
答對自身能力要求很高的職員,雖然自己在工作當中還算比較滿意,公司的領導對自己也很認可,但是覺得自己能力還是不夠高,希望能夠突破,能夠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應用在工作中及生活中。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