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始建于1972年,是河南醫藥大學建立較早的教學單位,歷經基礎學科小組、基礎學科委員會、基礎醫學部等階段,2002年更名為“基礎醫學院”。經過50多年的發展建設,已經成為我校歷史最長、人才培養明確、學科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優良的二級學院。在一代代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近年來,學院搶抓機遇,注重內涵建設,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學院下設3個黨政科室、5個業務管理科室、7個學系、5個教學實驗室。學院擁有一支學科、學緣、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朝氣蓬勃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75人,其中專任教師212人,教輔47人,行政管理人員1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31人,占比為61.8%;教授28人,占比為13.2%;副教授81人,占比38.2%,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81人。學院聚集了一批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較高水平的師資。擁有“長江學者”、國家優青、省特聘教授、“省模范教師”“省杰出專業技術人才”“中原千人計劃”“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
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致力于培養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較強社會責任感的醫學人才為己任,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專業建設。2021年7月獲批醫學實驗技術本科專業。2022年申報基礎醫學專業,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網評,等待會評結果。注重課程質量。學院承擔了全校臨床、護理、兒科、口腔、影像等35個專業的醫學基礎課程,年課時近9萬。同時,負責臨床醫學專業3500余人的第一至三學年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學院擁有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醫學免疫學--線上線下混合式),省級一流課程13門,省級課程思政樣板課程4門,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批省級教學團隊2個。
基礎醫學為河南省第八批(驗收優秀)、第九批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支撐學校“三大學科群”快速發展,支撐“雙特”和“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獲批和高質量建設;獲批校級高峰學科1個,校級高原學科3個;上榜2022“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進入該學科全國前50%序列;作為主要支撐學科助力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5‰。形成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機制與干預、神經疾病的機制與干預、重組藥物蛋白、分子免疫、腫瘤分子診斷與靶向治療等五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近年來重點發展結核病防治方向,已圍繞結核病基礎與臨床轉化開展研究。
學院平臺建設成效顯著,省、市廳、校、學院“四位一體”科研平臺體系持續建設并完善。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國際聯合實驗室5個、市廳級重點實驗室12個、市廳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校級實驗室1個、院級科研平臺3個。科研平臺共享運轉機制通暢,擁有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大型儀器,充分保障了學院各類學科的教學科研需求。學院擁有省級創新型科技團隊2個,市廳級科技創新團隊6個,校級科技創新團隊15個。
學院重視科學研究,科研創新能力逐年增強。近3年榮獲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8項,獲批科研經費1624.64萬元;發表科研論文366篇,其中SCI論文218篇,二區以上SCI論文110篇;授權國家、國際發明專利49項;出版學術專著4部。
基礎醫學院將秉承“明德博學,至愛致用”的校訓,堅持以學科建設為抓手,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科學評價為導向,深化綜合改革,推動內涵建設,提升綜合實力,勵精圖治,攻堅克難,為助推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醫科大學建設而努力奮斗!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