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始建于1978年,2003年與應用電子技術研究所合并成立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現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控制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2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為陜西省優勢學科及國家國防特色學科。目前在校研究生310人。
學院有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5個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專業。自動化專業為陜西省名牌專業、陜西省特色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專業、陜西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陜西高校“一流專業”。目前在校本科生2807人。
學院現有教師148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5人。具有博士學位62人,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95%以上。現有二級教授2人、三級教授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1人,陜西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陜西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陜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陜西省教學名師1人,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同時還有校級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10余人。
建設有新型網絡與檢測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陜西省自主系統與智能控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陜西省綜合自動化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陜西省電子信息與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陜西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等國家級、省級教學、科研平臺十余個。
學院承擔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局、裝備發展部、軍委科技委、陜西省、西安市等的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年均科技經費2千多萬元。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西安市科學技術獎等各類獎項20多項。近五年發表研究論文1千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1篇,SCI/EI收錄論文20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0多項。
學院立足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堅持軍民深度融合之路,充分發揮在自主無人系統,信息感知、信息融合,智能信息處理,智能控制,高速目標探測與識別,復雜系統控制與優化,無線通信與信息互聯等方面的研究特色與優勢。
①以貝葉斯圖模型理論為基準,以非線性動態系統運動序列參數估計、自主優化為線索,開展貝葉斯非線性動態系統多源運動序列信息檢索及分析研究,由國防出版基金資助出版專著2部;專著《迭代學習控制》總結了迭代學習控制理論和應用方面的開拓性、創新型研究成果,以外彈道氣動系數曲線提取為背景,提出了“迭代學習辨識”新的研究領域。
②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解決了太陽能清潔能源逆變效率低下的技術難題,為國防工業和地方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究開發的油田多臂井徑數控測試系統,應用于勝利油田、長慶油田、吐哈油田等各大油田,解決了油氣田深度再開發過程中高溫、高壓下對油氣套管精確測量的技術難題。
③開展的高寒地區凍土路基沉降監測,應用于國家戰略交通運輸線青藏鐵路、青藏公路、哈大高鐵、嫩林鐵路等,解決了這些戰略運輸線長期無人監測狀態下的數據采集問題,保障了這些交通運輸線的安全運行。
④研制的反導武器和靶場高速目標探測識別的高速視頻采集系統解決了武器系統試驗信息獲取、系統綜合參數測試、武器性能評價、目標毀傷效能評估等關鍵難題。
答在職研究生又分為雙證和單證。1、雙證在職研究生報名方式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即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每年10月份研招網上報名。2、單證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為同等學力申碩和中外合作辦學。同等學力申碩報名較為簡單,可以找同等學力招生單位直接報名入學,沒有入學考試。同等學力招生院校多為國內重點院校,在職人員可以通過院校招生簡章或者院校合作輔助招生單位網站/招生渠道進行報名。
答在職研碩士學位證書對在職人員來說用處是非常大的,很多工作一段時間的在職人員想要通過在職教育進行深造,從而達到升職加薪,職稱評定的目的。在職人員工作后都會自主的想要學習,社會壓力在不斷增加,想要在職場中更好的發展,就要不斷的進行自我深造。
答1、同等學力申碩這種報考形式是先學后考的,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免試入學參加課程班學習,之后在滿足申碩條件后可以報名參加全國統一的申碩考試。2、非全日制是需要在報名后參加全國統一碩士研究生考試的,這是與全日制研究生考試一樣的。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