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原名經濟管理學院)成立于1985年,是原國家教委批準建立的全國首批經濟管理學院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吉林大學(前身東北行政學院)成立時設置的經濟專業,2000年合校后更名為吉林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曾任學院首任院長。七十多年來,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秉承“兼容并舉,經世濟民”的辦學理念,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國際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已經躋身國內一流經濟學院行列。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現有教職工113人,其中專任教師85人,教授34人,博士生導師32人,副教授29人,外籍教師1人。擁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馬工程”首席專家1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組成員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寶鋼教師獎獲得者6人。經濟學院擁有一支教學水平高、學術實力強的優秀師資隊伍,8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40%以上的教師具有海外學習或研究經歷。
經濟學院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首批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截至2017年6月,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93人、碩士生412人、博士生194人,博士后研究人員15人,外國留學生122人。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科研實力雄厚,在世界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經濟等領域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吉林大學校級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中日經濟共同研究中心”以及7個校級非實體研究機構。負責建設吉林省重點學科和吉林大學“高原”學科——理論經濟學,主辦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視角》。近年來,學院出版著作70余部,在SSCI收錄期刊以及《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600多篇;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含4項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項目等高層次項目50余項,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劉詩白經濟學獎等重要獎項30余項,1部著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同時,學院與美國、英國、日本、以色列等國的10余所國外大學建立緊密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機制。
在新的歷史時期,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將秉承光榮傳統,以理論經濟學為龍頭,以應用經濟學為支撐,以培養優秀經濟學人才為核心,敦本務實,銳意進取,力爭早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經濟學院,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答在職教育改革之后,國家對于在職研教育的發展是越來越重視。在吉林或周邊上班的職員都會選擇吉林大學就讀進修,這所大學有著雄厚的科研實力和教學水平。學員在學完這些課程后能夠獲得碩士學位證,證書受到國家和企、事業單位的認可,因此能夠更快的找到心儀的工作。
答同等學力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 1)本科、學士學位滿3年; 2)本科無學位的學生可直接報名研修班進行學習,但想要申碩需滿足本科、學士學位滿3年的條件。
答吉林大學不同的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學費不同:同等學力申碩在2萬~5萬,部分專業較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在3萬~5萬,個別專業學費較高。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在8萬~40萬左右。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