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由20世紀20年代成立的兩家研究機構改組、合并、更名,幾經變遷發展而來。1926年7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于北京設立社會調查部,1929年改組成為獨立的社會調查所;1928年3月,中央研究院于上海設立社會科學研究所。1934年,社會調查所與社會科學研究所合并,改組為新的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45年更名為社會研究所;1950年改為中國科學院社會研究所,1953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77年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并發展至今(以下各發展時期統一簡稱“經濟所”)。
自組建開始,經濟所先后經歷了社會調查部(所)、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展時期。經抗戰烽火之洗禮、見亂世中國之重生、立時代改革之潮頭、發經濟理論之先聲,在國家經濟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代表了中國經濟學研究的發展主流。新中國成立以前的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主要研究領域為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勞動問題、對外貿易、財政、金融、人口、統計、經濟史、戰時經濟等。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所逐漸發展為以經濟學綜合性、基礎性領域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重大經濟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堅持學術研究與智庫研究并重的國家級綜合性經濟學專業研究機構。
近年來,經濟所立足我院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為黨中央和國家決策服務的思想庫、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研究中心”三大定位,踐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要求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服務好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天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旗幟和靈魂”三項共識,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
2023年開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輪“登峰戰略”學科建設計劃中,經濟所有5個學科入選,其中“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和“中國經濟史”為優勢學科,“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重點學科,“中國經濟思想史”為特殊學科。經濟所著力抓好人才梯隊和學科理論體系建設,努力將學科建設推向新高度。
經濟所目前設有15個研究室: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室、政治經濟學研究室、《資本論》研究室、宏觀經濟學研究室、微觀經濟學研究室、公共經濟學研究室、發展經濟學研究室、中國經濟史研究室、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室、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室、外國經濟思想史研究室、經濟增長研究室、人工智能經濟研究室、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室、收入分配研究室;4個院級研究中心: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上市公司研究中心、民營經濟研究中心;2個所級研究中心:經濟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決策科學研究中心;管理2個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智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有經濟研究智庫;1個全國性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代管5個學術社團: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中國比較經濟學研究會、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代管1個基金會: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
經濟所在9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先后有一大批對中國經濟建設和經濟理論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學者在此耕耘不輟、著書立說、學術報國,其中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人(陶孟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4人(狄超白、許滌新、陶孟和、駱耕漠),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5人(劉國光、張卓元、劉樹成、朱玲、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12人(于祖堯、朱紹文、吳承明、汪敬虞、趙人偉、駱耕漠、戴園晨、孫世錚、宓汝成、經君健、聶寶璋、項啟源)以及千家駒、陳翰笙、顧準、嚴中平、李文治等學界泰斗。陶孟和、楊端六、蔡元培、楊銓、傅斯年、巫寶三、狄超白、孫冶方、許滌新、劉國光、董輔礽、趙人偉、何建章、張卓元、劉樹成、吳太昌、裴長洪、高培勇、黃群慧、李雪松先后擔任所長。
經濟所注重學術交流和學術傳播,主辦的《經濟研究》(1955年創刊)、《經濟學動態》(1960年創刊)、《中國經濟史研究》(1986年創刊),在國內經濟研究領域學術期刊中居領先地位。2020年又創辦了《經濟思想史學刊》(季刊)。經濟所圖書館積累了較為齊全的中外經濟學專業藏書約70萬冊,其中古籍、地方志7400余種、近6.2萬冊,文書檔案約2.5萬件,其中不乏珍稀館藏。
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設于經濟所。202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經濟所進行科教融合,經濟所所長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經濟學院招收培養經濟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現有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和經濟統計學等7個博士學位授予點,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經濟統計學、世界經濟學、金融學和數量經濟學等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本科招生專業為經濟學。
1996年,經濟所設立博士后流動站,設站一級學科為理論經濟學,下設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中國經濟史、中國經濟思想史4個二級學科。
經濟所具有“學術積淀深厚、學科領域寬廣、理論聯系實際、綜合實力較強”的特點,恪守“敬業、博學、求是、創新”所訓,秉承“以學術為本位、以人才為中心”傳統,循規范,勤實踐,深思考,求真理,為時代開先聲,為人民做學問,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為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和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構建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是什么學歷取決于所選報考方式。 考生選擇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可獲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雙證書,是研究生學歷; 考生選擇同等學力申碩畢業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其可證明學位的提升,但不能提升學歷,所以畢業后還是原學歷
答學員報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職研究生,同等學力畢業可以獲得碩士學位證書,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可以獲得研究生學歷證、碩士學位證,這些證書國家認可,學信網可查,對于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有很大幫助,比如考博、漲工資、升職等。
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同等學力在職研究生考試科目簡單,只有外國語和學科綜合兩門,滿分100分,及格分數線為60,考生有5次考試機會,單科考試沒通過的,院校可以為同學保留4年單科成績,所以該方式考試難度低,通過率高。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