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部成立于2024年1月,學部是學校黨政領導下的學術實體,統籌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和集成電路學院建設工作,支撐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建設,下設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學院,以及寬禁帶半導體器件與集成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三個平臺。是國內較早開展微電子專業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單位之一,是國家首批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單位(9所)、首批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9個)。
學部前身是微電子所,1959年開始本科招生,1970年自主建設完成集成電路生產線,并于1986年、1996年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成立微電子學院,2015年5月首批獲批建設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在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發、模擬與混合信號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學部在發展壯大歷程中,賡續西電紅色基因,聽黨話、跟黨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集成電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聚力“三芯工程”,擦亮“紅芯”底色、實施“強芯”戰略、擔當“創芯”使命,形成了抓黨建、強思政、引領發展的優良傳統,學部黨委獲批第三批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標桿院系,先后榮獲陜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陜西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陜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陜西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入選2022年度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師資隊伍】
打造了一支以郝躍院士為代表、中青年高層次專家為骨干,家國情懷深厚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學部擁有教師184人。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等高層次人才42人次,建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范教師。
【平臺建設】
建設有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唯一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國家級平臺。建設有陜西省重點實驗室、陜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創新集成電路領域“三位一體”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并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強力支撐電子科學與技術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
【教育教學】
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和“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專業學位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個本科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和“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均設有博士后流動站。2個本科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和“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均為國家質量工程建設特色專業和陜西省名牌專業。
【人才培養】
因材施教,開設教改班、卓越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平均每年招收本科生500名左右,碩博士研究生平均每年700名左右。國內高校集成電路領域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單位之一。同時也是國內高校集成電路領域人才培養水平最高的單位之一。
先后培養出萬余名優秀畢業生奔赴祖國各地建功立業,本科及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均位居全國微電子行業前列,本科就業率超過96%,研究生就業率達100%,有超過80%的畢業生奔赴行業領軍單位就業,30%以上畢業生選擇扎根西部。
【科學研究】
堅持國家需求牽引、聚焦解決行業“卡脖子”難題,在氮化鎵材料與器件、高性能模擬集成電路、系統芯片與集成系統、碳化硅高溫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共7項,居全國微電子學院之首。
六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師生謹記“厚德 求真 礪學 篤行”的校訓,嚴守“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的校風,傳承“艱苦奮斗 自強不息 求真務實 愛國為民”的西電精神,鑄就了今日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微電子學科;學部師生將繼續發揚西電優良傳統,扎根西部,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應有貢獻,共同書寫不負時代的西電答卷。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