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于1924年親手創辦,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共同創建的大學,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具有優良革命傳統、愛國奮斗精神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學起初校名為國立廣東大學。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在教育部、廣東省及廣州、深圳、珠海等駐地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中山大學發揚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特質,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等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學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基本導向,正邁步向世界一流大學奮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山大學簽署合作共建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備忘錄。2015年11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5年12月,教育部批準建設深圳校區,定位目標建設成為支撐引領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及亞太地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重要培養基地。2018年6月12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校園基礎建設全面啟動,2023年底一期校園全部交付使用。
作為教育部直屬綜合性重點大學中山大學的主體校園之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數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已初步形成以醫科和工科為主,文、理、醫、工等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設施先進、環境一流、學術氛圍濃厚、辦學和管理模式日趨成熟并充滿特區特色,具備綜合性優勢的高水平大學校區。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現設有17個學院,具體包括: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深圳)、藥學院(深圳)、材料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智能工程學院、航空航天學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生態學院、集成電路學院、先進制造學院、先進能源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管理學院(創業學院)、理學院、柔性電子學院以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第八醫院、人文社科研究院、深圳經濟研究院。
深圳校區占地面積3.143平方公里,一期用地面積144.8萬平方米(2172畝),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校區規劃可容納20000名在校生。截至2025年9月,在校生總數15,923人,其中本科生10,017人,碩士研究生3,838人,博士研究生2,068人。規劃至2035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將達20,000人,包括本科生10,000人、碩士研究生6,500人、博士研究生3,500人。截至2025年6月,校區教職工總數1,311人(不含附屬醫院),國家級、省級人才共約150人次。截至2025年9月,已累計培養畢業生11841人,本科生7763人,碩士生3289人,博士生789人。本科生深造率達70%以上,其中90%以上前往國內雙一流高校和重點科研院所。80%以上畢業生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8%以上。
校區已布局23個一級學科,歸屬的15個領域均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10個領域進入前1‰。9個學科入選教育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名單。在2024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14個學科位列全國前20;同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學科評級中,13個學科獲評A+(世界前11%),18個學科獲A-及以上評級。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上取得明顯成效。國家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更加凸顯。校區建立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00多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級人才項目屢獲突破。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材料與能源、人工智能、網絡與通信等領域涌現了一批高價值創新成果已經或正在實現產業化,主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實施。建立各層次科研平臺44個,與華為、廣汽、小米等行業龍頭企業共建校企聯合平臺,聚焦國家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持續推進與大型國企和高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深度合作,聯合開展研究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堅持服務“雙區”建設,聚焦發展新工科、新醫科,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為地方發展貢獻“中大智慧”。
站在新時代的重大歷史方位上,深圳校區辦學緊密結合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承載著中山大學下一個百年的重托。深圳校區將不斷探索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發展要求的辦學模式,努力建設成為辦學質量和綜合實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前列的大學校區,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服務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中,發揮顯著作用。
答山大學在職研究生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招生的,招生專業有MBA、計算機技術、法律(非法學)、MPA、MPAcc、金融專碩(MF)、法律(法學)、社會工作(MSW)、EMBA、旅游管理(MTA)、審計(MAud)、護理(MNS)、公共衛生(MPH)等十幾個,學制3年,總學費7.5~43.8萬。
答中山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9月預報名和10月正式報名是有關部門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平臺上為考研學生設置的報名渠道。預報名一般持續4天左右,正式報名一般持續20天左右。考生可在這兩個階段進行報名、繳費,并可修改報名信息。 初試一般在每年的12月底或次年的1月初,具體時間由教育部公布。初試統考是全國統一組織的選拔性考試,主要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是碩士研究生入學的重要依據。 復試時間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
答攻讀中山大學在職研究生是不需要辭職的,而且不會影響工作,這主要是由學習方式決定的,其上課方式有網絡班、周末班、集中班三種方式,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課程安排在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