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坐落于風景秀美、景色宜人的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前身為東吳大學1914年創辦的物理系。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學院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辦學聲譽。
學院架構 學院下設近代物理及物理教育系、光學與光子學研究所、凝聚態物理與新材料研究所和大學物理部及實驗教學中心。此外,蘇州大學軟凝聚態交叉研究中心和蘇州大學高等研究院和掛靠學院運行。
學科發展 學院物理學科為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學科、江蘇省優勢學科、蘇州大學一流學科物質科學與工程的支撐學科之一。物理學科ESI國際排名位居全球1%,國內高校排名26位;Nature Index國內排名近幾年在6-10位之間;2016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國內排名26-38之間,江蘇省排名第二。學院現有物理學博士后流動站;物理學一級學科博(碩)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物理)二級學科碩士點、學科教學(物理)專業學位碩士點;物理學及物理學(師范)2個本科專業及方向等。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28人,其中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江蘇省雙創人才2人、江蘇省特聘教授4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職稱48人,副高級職稱29人。2017年5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ohn Michael Kosterlitz加盟我校受聘為蘇州大學講席教授,并作為榮譽院長領銜組建“蘇州大學高等研究院”。
科學研究 近三年,以第一單位或通訊單位發表Phys.Rev.Lett.4篇、 Nature系列 4篇、Adv. Mater. 3篇、PNAS 1篇等高水平論文近20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項目及重點研究計劃、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40余項。
教學研究 學院教學成果豐碩。學院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物理(實驗)國家優秀教學團隊;《普通物理學》獲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精品課程和“江蘇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立項建設項目”;《電磁學》獲批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熱學》獲批江蘇省留學生全英文授課精品課程;《普通物理學II》獲批江蘇省留學生全英文授課精品課程培育項目。學院還承擔研究生省級精品課程2項、教學教改研究課題2項等。
人才培養 學院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構建“國際化、研究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STEAM理念貫穿的不同層級學生科研訓練,通過開設物理學(國際班),實現對專業課進行全英文教學。近年來,學院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SCI 論文10篇,獲授權專利 2項;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6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8項;獲得各類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項20余項。2018屆畢業生有45.92%的本科生畢業后進入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繼續深造,亦有很多學生進入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三星電子等知名高科技企業從事研發工作,人才培養質量贏得高度認可。
社會服務 學院主動積極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與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合作建立蘇州大學光伏研究院和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推動產學研合作。與江蘇省蘇州中學校、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等中學在物理奧賽、教師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學院編輯出版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物理教師》雜志。2018年獲批蘇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答蘇州大學在職研究生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招生的,招生專業有MBA、MPA、法律(非法學)、金融專碩(MF)、法律(法學)、教育管理、旅游管理(MTA)、護理(MNS)、新聞與傳播(MJC)、公共衛生(MPH),學制3年、學費3~20.4萬,一年1~6.8萬。
答蘇州大學在職研究生目前的報考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是同等學力和專業碩士,學員報讀該校在職研究生,不僅可以享受該校雄厚的師資力量、可以報考熱門專業,還可以獲得高含金量證書等,所以,蘇州大學在職研究生是值得報考的。
答在眾多招生方式中,同等學力申碩便深受在職工作者的青睞。主要是因為該課程班的報考條件相對較低。學員只要具備大專或是以上學歷,便可以免試入校學習了。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該課程班的考試難度并不高。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