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大眾網
時間:2019-05-15 14:42:22
近日,由隋映輝教授新著的80萬字《科技產業經濟學》(上下冊)一書正式出版。
該書從學科交叉的獨特視角,以經濟全球化和創新全球化為支點,對科技產業經濟理論與應用進行了全方位詮釋和系統性研究。全書結合新科技革命及產業轉型發展態勢,全面揭示科技產業經濟的內在關系,研究了科技產業經濟的系統結構、演進規律、運作機制、科技轉移等,深入分析基于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化的科技產業發展的相關要素,以及高端并購、人才競爭、知識外包、創新研發、風險投資、品牌運作等作用,并對城市創新、制度創新、集群鏈接、企業戰略、科技園區等進行機理描述和理論闡釋。同時,還系統論述了與科技產業經濟發展相關的市場需求、中介對接、系統創新和制度創新以及戰略政策等理論。
該書指出,實現科技產業經濟運行機制協調,以及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取決于在宏觀調控政策作用下的科技產業發展與市場機制的協調與整合。一般情況下,資源配置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價格供求變化以及市場配置資源,促進科技經濟的市場機制對接;二是以政府指令實現資源配置,解決科技經濟供求矛盾等問題。從實際效果來看,科技經濟的市場機制的協調發展,前者明顯優于后者。但是,建立市場資源配置方式的運行機制,首先要建立統一完善的市場體系,通過各類科技資源、生產要素交換的市場化,為科技產業經濟納入市場運行機制創造相關基礎及環境。以市場供求引導科技供給與經濟增長的雙邊需求,推動雙方進入市場領域,進行機制性對接。其次,為彌補市場經濟力所不及的缺陷,還需要制定宏觀政策指導下的市場規范和各項制度。在政策法規的約束下,確保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為科技經濟的市場機制對接提供必要的法規保障。
為促進科技產業化、市場化,在市場發育期,發揮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作用,主要以統籌規劃、制定政策、組織協調和提供服務等形式,運用經濟杠桿和強化檢查監督,對科技產業部門進行市場機制對接的調控式推動。與此同時,通過改善宏觀調控功能,使政府職能從過去的以物資分配、項目審批、指令性指標的分配等做法擺脫出來,轉向綜合運用貨幣、利率、稅收、匯率等宏觀經濟技術要素,發揮就業、總投資、總儲蓄、物價總水平、產業結構調整等宏觀政策為主體的均衡職能。為實現科技經濟的市場機制對接,還要把科研部門、大學和企業等推向市場,使科研部門與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成為以營利為目的法人科技經濟實體,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通過宏觀、中觀、微觀的市場與政策調控的綜合作用,使科學技術從多個途徑進入產業經濟領域。市場經濟的利益紐帶和互為需求,導致科技需求的引力和經濟的需要拉力,為實現雙方的需求,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雙方選擇,在市場機制對接中得到有效地體現,資源配置由于市場的調節作用進一步趨向合理。在產業經濟規范下,科技與經濟的人才、技術、資金的供需關系得到理順和雙向選擇,并成為市場對接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這種以充分尊重價值規律和市場供求關系的科技經濟對接,符合市場競爭的原則。不僅有力地刺激科研部門根據市場的需求,加快科技創新和快出成果,而且推動科技產業經濟部門更加自覺地面向科技市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
同時,實現科技產業經濟與市場機制有效對接,系統解決機制運行磨擦等問題,必須發揮市場供求的影響力,吸引產學研資介等創新資源進入市場。在推動雙方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按市場規則和價值規律進行技術商品的交換,通過利益關系建立起科研—生產—市場的轉換體制。科研部門和企業成為市場活動的主體,共同接受市場供求信息的調節,按市場供求信息參與研發與生產定制。政府對科研部門、企業的經濟行為和影響,主要通過承接政府戰略與政策的中介服務機構,提供市場競爭服務和公平裁決,間接地向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進行調控和干預。這樣,參與市場競爭的科研部門和企業完全以市場供求為目標。而政府與參與市場活動的科研部門、企業等脫鉤,以便主要通過制定戰略、政策和規劃,推動科技產業經濟的協調發展;通過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等,對科研—生產的市場運行提供基礎性、公共性服務。
該書認為,實現不同運行機制的協調和整合,是解決科技經濟體制約束、并存機制矛盾和政策磨擦的基本任務。科技產業經濟的運行機制對接的基礎是科技供求、市場供求,運行機制對接的主體是科研部門和企業,而運行機制協調與整合的關鍵是政府行為。有效處理政府、科研部門和企業的關系,建立完善的市場 運行機制,加快科研—生產—市場的協調發展和統一,將有利于科技產業向協調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迅速轉換。一旦科技經濟進入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科技產業經濟與科技創新、市場供求的目標就會趨向一致,產學研資介共同體將成為科技產業發展的驅動力。
上一篇:沒有上一篇
下一篇:新產業革命全面推進產業經濟學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