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東醫科大學
時間:2024-02-04 10:00:11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重要分支學科,通過研究勞動條件、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揭示環境因素和職業性有害因素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發生、發展規律;并研究利用有利環境因素,控制不利環境因素和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對策,預防職業病和環境相關性疾病,以保障人群健康特別是職業人群健康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環境與健康研究、環境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與控制措施研究,職業與健康研究、職業病防治研究,環境與職業毒理學研究,環境與職業衛生監測技術研究等。
一、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扎實的預防醫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及相關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先進的實驗技術與研究方法,熟悉本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能適應我國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較強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高級應用型人才。
二、招生方向
1.環境與職業毒理學
2.環境相關疾病與職業病防治
3.環境與職業衛生監測
三、導師隊伍與學科優勢
導師隊伍中有廣東省環境誘變劑學會副理事長,廣東醫學微量元素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職業健康協會理事,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勞動衛生職業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和廣州市環境科學學會理事,廣東省安全生產協會職業衛生專家,廣東省毒理學會常務理事。多名導師主持國家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并曾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國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等。
本學科結合珠三角特殊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和廣東省豐富的各類生產企業和數以千萬的作業工人,開展環境與健康、職業與健康研究,依托廣東省分子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和學校重點學科,采用環境與職業流行病學、環境與職業毒理學、衛生化學等方法,為廣東省的職業病防治和環境相關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特色創新項目(自然科學類)等多項研究課題,并和相關疾控機構和職業病防治機構開展項目合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已有2名碩士生獲得學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四、就業方向及就業情況
1.就業方向:主要面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病防治機構、環境保護與監測部門、衛生監督機構等開展環境衛生和職業衛生工作;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可在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等行政機構開展相關管理工作。
2.就業情況:本專業依托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招生的畢業生,已畢業5屆碩士生,實現就業率100%,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在畢業的研究生中,有3人在廣州市和深圳市疾控機構工作,1人考取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