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武漢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工程管理碩士(MEM)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費:12.8萬
學制:2年
方式: 周末班
湖北 武漢市
一、項目簡介
武漢大學作為全國首批工程管理碩士(MEM)專業學位授權單位,已累計輸送5000余名高素質專業化人才。2023年,學校前瞻布局數智教育,將數智人才培養拓展至全學科領域,著力培育面向未來的復合型數智人才。2024年,學校成立專業學位數智教育項目管理委員會,以數智賦能為核心,系統推進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授權點的項目制建設。2025年,工程管理項目中心成為首批設立的三大中心之一,標志著MEM培養邁入全新階段。
新階段工程管理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具有兩大顯著優勢:一是資源整合優勢,匯聚遙感、測繪等8個學院及多個A類工程與管理學科、國家級研發平臺的優質資源,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二是分段協同培養優勢,學生第一學期在卓越工程師學院(國家級)以多專業學科融合的實踐教學為核心,通過實習與協同培養提升綜合實踐能力,第二學期按研究方向分流至各學院開展針對性專業實踐,課程與實踐均精心設計,兼顧前瞻性與實用性。
?
二、培養特色
(一)培養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工程管理數智人才
聚焦數智時代工程領域發展新趨勢,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使其掌握數據的獲取、處理、分析、應用及創新的核心技能,同時注重數據倫理與信息安全意識的培育。通過構建面向未來的課程體系,強化學生在數智化轉型背景下的工程管理實踐能力,培養兼具技術洞察力和持續學習能力的復合型數智人才。
(二)培養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工程管理領軍人才
緊扣行業變革與產業升級需求,推動工程技術與管理的深度融合。在傳授更加系統化、更具實踐性、更富時代感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IT思維以及跨界協同決策能力,使其能夠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創造性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成為推動行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骨干力量。
(三)培養對標新質生產力的工程管理創新人才
立足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積極推進技能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與有機銜接。通過深化校企協同和教研融合,豐富工程管理數智技術應用場景,建設沉浸式實踐平臺,強化學生對前沿技術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培養具備工程管理“數智”技能與產業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工程管理創新人才。
?
三、培養方向與招生計劃
2026年工程管理碩士項目中心招生計劃為200人(不含經濟與管理學院工程管理碩士計劃),專業代碼為125601,不招收同等學歷。
培養方向:
01智能建造與建筑工程管理
02數智轉型與數據工程管理
03智慧水利與水資源工程管理
04智能電網與能源工程管理
05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工程管理
06數智空間信息工程管理
07智能時空信息工程管理
08空間信息與資源環境工程管理
注:進入復試的考生經統一復試后,按“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的總評成績排序依次錄取。
?
四、培養方式
(一)學制及學習形式:學制2年,學習形式為非全日制,采取周末學習形式,最長學習年限以學校相關規定為準。
(二)學習地點:課程學習地點在武漢大學;實踐地點為武漢大學實習實踐基地,遵循個人報名、統一調配的原則。
(三)2026年工程管理項目中心依托卓越工程師學院招生,聯合培養單位有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動力與機械學院、信息管理學院、測繪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
五、學費標準
學費標準為6.4萬元/年,總學費為12.8萬元,分兩年收取,實際執行以湖北省物價部門審核備案為準,詳見學校2026年度收費目錄清單。
?
六、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規定的體檢要求及我校的相關規定。
4.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