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介紹
來源: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時間:2023-07-26 16:28:26
山西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前身是設立于1983年的經濟管理專業,1986年更名為企業管理專業,1997年再次更名為工商管理專業,先后獲得企業管理碩士授予權、MBA授予權和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公共意識和創新精神,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具有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理論及管理方法,具有國際視野、本土情懷、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溝通技能,能夠在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等機構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立足定位,知行合一
面向國家和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負責任、有理論、敢創新、會實踐”的優秀本科生為目標,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培育現代信息技術與數據分析思維、夯實工商管理理論基礎,實踐技能不斷提升,特色鮮明的創新型復合型管理本科專業。
工商管理專業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積累了比較成熟的培養經驗與模式,師資實力經過打磨也逐漸強化,博士學位教師占比達94.12%,依托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的雙重支撐,并有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山西省“1331工程”管理與決策創新團隊、智慧物流管理學科群的平臺支持。教師與學生的國際化不斷提升,建設了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山西老陳醋集團、百麗國際(太原公司)、營響未來、金蘭化工等實踐基地,為社會輸出人才達二千余人,積極發揮人才培養、研究咨詢和信息交流的職能,為經濟社會的轉型跨越發展作出了貢獻。
責任引領,扎根三晉
根據社會需求,秉持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培養具有責任意識的管理人才的使命,秉持服務地方和服務企業的宗旨,調整培養方案,緊密圍繞人力資源管理與創新創業管理兩個方向開展理論性和應用性科學研究,以課程思政為抓手,與企業數智化轉型相融合,前沿與傳承相融,逐步優化課程體系與內容,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標志性科研成果。工商管理專業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省級以及企事業委托項目,在國內外高級期刊,如《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中國行政管理》、《科研管理》等發表學術論文,教研相長,科研促進教學,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研究能力,致力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同時,廣泛開展企業管理咨詢、政策咨詢、行業企業培訓等工作,為山西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持,與相關政府部門、國內外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專業的社會影響力與服務力。
創新實踐,育人育才
依托學院“知行”“三全育人”平臺支撐,健全實驗、實訓、實踐體系,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及科研訓練的數量與質量不斷提升。構建課內外實踐體系,一方面推動將實踐引入課堂,開展沙盤模擬、角色扮演、案例教學、體驗式學習等教學模式,打造一流課程;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走向現實場景,參觀認知、市場調查、頂崗實習、創新創業、參加科研訓練與管理實訓、組織擔當志愿者等一系列工作,豐富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學生知識體系完善、專業素養顯著提升,升學率穩步提升,其中被“雙一流”高校錄取學生比例超55%。學生在各類創業創新大賽、市場調查大賽、數學建模、外語競賽ERP沙盤等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為加強學生與教師、職場的溝通交流,組織舉辦教工支部與學生支部共建活動,邀請企業人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助力增強學生應對未來變化的預期與抗壓能力。











